インバウンドでタイ人を集客! 事例多数で万全の用意 [PR]
ナムジャイブログ

2011年02月19日

西冷橋

該怎麼形容西泠橋呢?若斷橋是許仙與白娘子的愛而婚姻,長橋是梁山伯與祝英台的愛而化蝶,或者陶師兒與王宣教的愛而不得,則我認為西泠橋是一個年華正好、待字閨中的識文碧玉,她真如在愛情面前很冷靜很委婉的處女。白娘子是主動而大膽得沒有羞澀遮掩的,心裡燃著愛情的太陽火,把愛情的熱水器也燒得火熱,燙跑法海,燙怕許仙。祝英台也是主動的,但撩撥對方的時候將含蓄的藝術用盡,暗示多於明示,將愛情的愛而不可說、鬧於心而羞於說渲染到感動全世界的地步。西泠橋是個等待愛情的女子,至於等誰,她一直不說,她可能認為愛本身就是一種等待,等待二字是最好的愛的名詞解釋。假若有鍾情於西湖的人到了西湖,是一定要到此處來的,因為西湖只此處尚未許身。

西泠橋是最美的橋,南望是孤山的小巧青翠,北望是北山的綿延碧色,東望北里湖,湖是被兩個山夾著的水汪氹,一灣被綠山輕輕攬在懷裡的柔情,望去,湖非湖,卻是一條長長的沒入遠處風景與想像裡的河,一河的願望,一河的情愫,一河的幽靜與我的空靈。西望,近是蘇堤的帶子,中是曲院風荷的杉影,遠是靈隱寺的香火味與木魚聲,由近及遠,一切動歸入心靈深處的明淨。

有人說,到西泠橋,有一詩句最可傳情,便是“今人不見古時月,今月曾經照古人。”這是月夜來橋的感知。詩出李白《把酒問月》:“青天有月來幾時?我今停杯一問之。人攀明月不可得,月行卻與人相隨。皎如飛鏡臨丹闕。綠煙滅盡清輝發。但見宵從海上來,寧知曉向雲間沒?白兔搗藥秋復春,嫦娥孤棲與誰鄰?今人不見古時月,今月曾經照古人。古人今人若流水,共看明月皆如此。唯願當歌對酒時,月光長照金樽裡。”讀詩識人,詩人極寫月的明、淨、幻、虛,透露他對人間好景的追求、求而不輟與孤影單薄的心理過程。將該詩入西泠橋的意境,則表明引者的心境。也許引者是個很孤獨自戀的人,孤獨而美,孤獨而怨,尋覓知音,知音只在古時的某一處,古今兩似,流水無情意。我某一日的月夜也到西泠橋上,佇立望月,复望月下的湖水與周匝的青黛,也便有了月光如流水,洗我身上衣的感覺,我與西泠橋這一個處子對目而語,牽手而立,我純淨得如她的純淨。但心裡多少迷漫著一層奇怪的寥遠的冷艷。

其實,西泠橋邊多煩惱的,這一個唯一的西湖少女一樣的橋,被三個別樣的墳點綴著,讓西湖的少女受著考驗,她無時無刻不記憶著這三個墳墓裡的人物的提醒。一墳在南端,秋瑾之墓,也許告戒西湖少女,為女子當忠得高潔忠得有氣節,“不惜千金買寶刀,貂裘換酒也堪豪”,做女子心不該只有香車嬌貴,心裡應有寶刀之氣。一墳在北端,蘇小小之塚。蘇乃南朝詩妓,多才而羨才子,與阮藉、阮郁、鮑仁等先後邂逅。但終等不來愛情,19歲便病逝。這是一個典型的名妓故事,《桃花扇》、《杜十娘》許得靈感於此,名妓情結在中國古代的文化里得以渲染。分析這種名妓心態,覺得皆宣揚氣節之妓,慕才之妓,美貌與人格完美結合之妓,這是中國的女子觀,是中國的男人審美,除了對女人要求容貌之外,則要求女人的才性和人格的某種結構。也正因為如此吧,蘇小小之墓上有亭,亭曰“慕才亭”,乃畫龍點睛之筆,得女人之美學要旨。再西北走數尺,新置武松墓,坊上對聯曰:“失意且伍豪客,得時亦一英公。”該墓新修,將西泠橋橋邊三墳墓,女有品格男英武的格局確定下來。武鬆在傳說裡是一武夫,雖然忠烈,親弒無德之嫂,其表現與西泠橋的女子之格好像並不般配,但三墳羅列,矛盾裡似乎也有和諧。蘇小小柔弱而慕才,秋瑾豪俠而崇高,武鬆呢,一以武維護著女性的社會規範,二以進退兩適宜的達觀表達著男人的規範,西泠橋這一西湖的少女便都可以從中進行一些人生的學習吧。

我最愛是西泠橋,有自然的風景,有人文的風物,西泠橋是一個閃動著靈氣的充滿理性光彩的女子。她美如月光,美得充滿人格文章的書香。




Posted by jadelung at 14:00│Comments(0)
上の画像に書かれている文字を入力して下さい
 
<ご注意>
書き込まれた内容は公開され、ブログの持ち主だけが削除できます。